作為一個高雅藝術家,我現在唯一看的國內電視臺就是湖南衛視,我是歌手什么的。音樂可能是我的生命,因為我看電視也能看成這樣。
![]()
叱咤樂壇流行榜你們聽過沒有?四大天王的時代,筆者聽到這幾個字就能激動得爆尿,因為它是香港最權威的流行音樂排行榜,那時候別說香港明星,光香港這兩個字就夠我激動半天了。
可能是港片看多了,老覺得香港太牛逼了,世界上最繁華的大城市,出街分分鐘碰到劉德華在菜市場走貓步,鄭伊健在銅鑼灣玩打火機,周潤發叼著牙簽調戲鐘楚紅,周星馳在旁邊打滾,杜琪峰、林雪、黃秋生在樓下打邊爐。
后來我去香港自由行了,彈丸小城、節奏極快,坐著地鐵去購物跟打劫似的?;貋聿痪?,我看杜琪峰的《黑社會》,里邊任達華跟梁家輝分地盤,說了類似“尖東、中環歸你,銅鑼灣、通菜街歸我”這種話,我就大致在腦海里復盤一下,心想:就這么點地盤,特么不就是倆街道辦主任嘛。還沒有紅袖章呢!
沒有貶低香港的意思,這反而證明了曾經的香港多么偉大。這個彈丸之地最高峰的電影產量僅次于好萊塢,內地改革開放之后,從工業、貿易到娛樂業,香港對內地都很大的影響和幫助。
現在,香港娛樂圈已經半死不活,大部分頂尖的香港藝人把重心放在了爆炸式增長的內地娛樂圈,剩下一些人在自娛自樂。偶爾看到香港人搞什么“亞太區最受歡迎男藝人”、以及“萬千星輝賀臺慶”之類的活動,我會很自然地想起以前看過的一個帖子:建國后某人在深山里稱帝,用蘿卜刻了玉璽,還封了七八個大臣,后來讓村支書帶著婦女主任過去給滅國了。
香港娛樂圈之死,有他們本身粗制濫造的原因,十天半個月拍一部電影、一年發四五張專輯的事他們干得多了,更重要的原因是內地娛樂業自己發展起來了,錢多,人往高處走。眼看著周星馳電影都成了國語原聲,鄧紫棋唱起了國語歌,杜琪峰在小心翼翼地突破內地警匪片的審查底線,香港人內心的失落難以言表。
去年有一件事點燃了這種失落情緒,許志安在《中國之星》的舞臺上唱了一首粵語歌,讓“崔健老師”批評了:聽不懂,我在看歌詞。我對崔健不太感冒,他的歌都語焉不詳,我不明白他想表達個什么玩意兒,就記得他老戴個破帽子,跟個吉祥物似的。但是得過“最佳男歌手”的許志安居然低聲下氣地給崔健老師打圓場——“不介意,聽崔健老師的歌長大的”,香港人就不干了。于是2015年度叱咤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上,林海峰先生就獻唱了這么一曲《I LOVE YOU 廣東歌》。
視頻諷刺了鄧紫棋、我是歌手、崔健、蒙面歌手、中國之星
不知道你們發現沒有,這次李克勤參加《我是歌手》,唱的絕大多數是粵語歌,國語歌非常少。他還小心翼翼地說,《風繼續吹》這首歌在我們香港人心目中有很重要的地位;而《友情歲月》這首歌看歌詞基本上就是在表明態度了:
來忘掉錯對
來懷念過去
曾共渡患難日子總有樂趣
藝人總要迎合和討好觀眾,但到底該討好哪邊,李克勤左右為難,只好唱:我們本來就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嘛。暖男啊,你以為好當嗎?
香港回歸后,傳媒娛樂業的確受了一些委屈,內地的審查制度鉗制了他們的部分創作自由,但他們本身也在民粹主義的深淵里越陷越深、固步自封。一個有趣的問題是:韓國人來也是唱國語歌,韓國人怎么不炸鍋呢?
話說回來,香港娛樂圈的基礎其實是一幫內地人奠定的,49年前后無數上海娛樂圈人士逃亡香港重操舊業的結果,不信你去找70年代及以前的港片,里邊說的都是國語。以地理位置論,香港跟上海比屬于先天不足,輻射范圍太窄,過去香港憑借對自由的堅守吸引了無數人才,成就了東方之珠的美名,現在內地發達了,香港人的優越感不復存在,除了更加自由開放,香港別無選擇。抱成一團說牢騷話誰不會呀?筐里的螃蟹也是這么干的。
忘了說了,本屆我是歌手沒啥意思,我還是做張雨綺的歌迷吧。
死亡預告的第二篇我打算放清明節發了。
上期文章:魯智深醉打武二郎
更多好看文章,關注淡筆文青
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