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彼得·德魯克, 2005.
彼得·德魯克恐怕是每個學習過管理學的同學都繞不過去的人。他的書,我之前也三三兩兩讀過幾本,包括這本《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德魯克的書呢,怎么讀都覺得像教科書,考慮到這本書是幾十年前出版的,其實很多案例也可以略掉不看。我覺得,讀這本書的要義就是牢記他提到的幾條原則,將這些原則加入自己行動的Checklist,并在行動中進行揣摩,靈活運用,具體運用之道,在不同的Context里或許有很大的不同。
什么原則呢?我看到的主要就是這樣幾點:
一是管理時間,二是著眼貢獻(績效),三是識人用人
簡單想想,就會明白這其實是最直白的道理了,這實際上是一個投入產出問題。如果把管理看成一個黑箱,那么個人的輸出就是時間,組織的輸入就是他人的時間,而產出則是成果。管理的作用就是讓產出和輸入的比值最大。
所以必然要管理時間(例如《周一清晨的領導課》第2課:“要事優先”),必然要著眼貢獻(績效)(例如《周一清晨的領導課》第8課:“效率!效率?。?,必然要識人用人(例如《周一清晨的領導課》第6課:“只雇傭合適的員工”)。
這就是每本書都有的內容,一點兒也不難理解,但具體做起來一點兒也不容易,“知易行難”。這個實踐過程又涉及到勇敢轉變角色,擔起責任(例如《周一清晨的領導課》第1課:“司機與乘客”),又涉及到溝通與反饋(例如《周一清晨的領導課》第4課:“視批評為禮物”),等等等等,可以說每一樣都需要不斷學習。
我們要做的,就是將這些原則加入Checklist,遇到事情就拿出來,一項一項對照,看自己是不是按照這樣的方式在思考,在實踐中逐步體會,在實踐中加強信念。德魯克說卓有成效可以學習,我想也確實如此吧,每個人或許不一定都能成為Leader,但是每個人都應該可以讓今天的自己比昨天更有成效,關鍵是能不能管理好自己,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勇敢打開你的Checklist,有原則,有紀律。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里面引用了東歐斯拉夫人的一句諺語,“用腳走不通的路,用頭可以走得通”,一句話,慢下來,做事情前過過腦子,拿出你的Checklist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