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術上,張家口四區十三縣除蔚縣外,各地方言均屬于晉語,晉語在80年代被語言學者李榮首次從北方官話中單獨列出,其主要依據是晉語保留了古入聲,從而在學術界引起長達二十多年的關注和爭議,也從而大大促進了晉語的研究。當然,保留入聲這一點并不足以使晉語完全從北方官話中獨立從而成為和粵語、吳語、閩語等并列的一種大方言,因為南方各方言基本都保留了入聲——晉語還有許多其他非常獨特和古老的特點。
有幾個地方有點特別的:
1.萬全、懷安的入聲分陰陽,陰入和陽入字在萬全和懷安可以區分,而在其它地方所有的入聲字都只讀一個聲調。其實除了萬全、懷安,在有些地方老人也能區分陰陽入(比如尚義、康保、張北等地的老派),只是新派基本不分,或者對陰陽入字不太明確。這就是說萬全、懷安有五個聲調,平、上、去、陰入、陽入,這一點上和晉語并州片的調類完全一致,調值也頗有相似之處,也就是說萬全、懷安話聽上去更像太原一帶。我懷疑這可能和晉中商人的影響有關,張家口是晉商的東口,和著名的走西口的西口歸化城(今呼市)遙相呼應,張家口是明清晉商云集之地,而萬全曾經很長時間是張家口的治所所在,這可能是萬全、懷安話接近晉中的原因所在。
2.陽原話和大同話幾乎一摸一樣,而大同和張家口最主要的區別是大同平聲分陰陽,這樣陽原也可能是分陰陽的,我不太確定,請陽原的朋友指正。
3.現在張家口各地在新派中都有入聲舒化的現象,把入聲字歸并到其它聲調中。這是受書面語、普通話教育和北京話的影響,這樣的話,對于入聲舒化的朋友,就只有三個聲調了。
現在有必要及時給張家口各地分類了,呵呵。因為實際上張家口各地口音也不大一樣,但是學術上比較籠統,都是晉語張呼片,我認為這不夠嚴謹。
下面詳細說說各縣和市區的方言以及可能的影響因素。這個劃分是我自己分的,希望大家多提意見。:點擊上面關注 看赤城新鮮事兒
網友發來消息求助:白清秀,女,身高1.65米左右,44歲,有精神疾病于2018年1月27日從赤城縣龍關鎮方家溝村走失,身上帶了四十元錢走時身穿紅衣服黑袖子,黑色打底褲一雙黑色半高靴子,額頭有黑痣,鼻子旁邊有顆黑痣,嘴角左下方有顆黑痣,云南省麗江市永勝縣人,此人不愛說話,喜歡自己笑,有精神分裂癥。 有見到者請聯系我或者報警,必有重謝。?
聯系人:梁金滿 ?電話:13643339447、15969367141、13473308207
走時的樣子。就穿這點衣服。
請好心人見到告知我一下,有重謝
梁金滿 ? 手機號:13643339447
這四個是我認為和山西、內蒙的晉語極其接近的。其中,一近內蒙、大同;二基本同一,但“官味"比一要重一點;三近并州(晉中);四近大同。
五、涿鹿南部、蔚縣類。入聲消失,蔚縣被歸為冀魯官話。同樣的,大同的廣靈和蔚縣相鄰,沒有入聲,也被歸為冀魯官話。但是我認為作為張家口的一部分,蔚縣應當留在晉語區。除了入聲,從詞匯上、語音上看,蔚縣也是近山西,遠北京的,蔚縣人也嗜醋。
六、崇禮中南部、宣化(不含區)、涿鹿中北部、懷來、下花園、赤城大部類(可含延慶西部)。這一帶是壩下的主要地區,語音受官話影響較重,但詞匯和語音是典型的張家口型。
七、赤城東北部小部、沽源東部小部類。這一帶地區比較小,靠近北京官話懷承片(懷柔-承德片),受北京官話影響,語調偏高,說普通話也相對張家口其它地方要標準。
八、橋西區、宣化區類。這兩地普通話占上風,宣化區其實還不嚴重,但趨勢是橋西的趨勢,就是此地話逐漸退出公共交際場合,變成家庭用語。
九、橋東區類。罕見晉語(251除外)。相對橋西而言,橋東是張家口市區新興的城區,京張鐵路的開通帶來橋東的繁榮,帶來大量北京、天津、河北南部、以致全國各地的人口。從它發展的那天開始,橋東就是各地商客旅人云集之地,京腔和普通話占絕對主導地位。